之前曾為要塞和皇家宮殿的羅浮宮,現在是世界上最讓人驚嘆的博物館之一,這裡有著上至公元前七世紀、下至19世紀中期的歷史寶藏。達·芬奇和弗美爾的名作,與來自東西方的文物爭相吸引人們的目光;隨意地在迷宮般的展廳中閑逛,不是無意間走入了一座皇家宴會廳,就是邁入一個存放埃及獅身人面像的展廳。參觀完博物館內的所有展廳,需要花費整整三天時間(我們知道,因為我們這麼做了)。但是不要擔心,我們會幫你把這段旅程變得既容易又難忘。
不可錯過的五大看點
在羅浮宮是很容易迷路的,閑逛的感覺也不錯,但你不會想錯過以下這些格外引人注目的展廳。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繪畫中的法國歷史
德農館(Denon Wing),二層 | 法國浪漫主義與新古典主義,75-77展廳
要知道,羅浮宮畢竟是一座法國博物館,其藏品是由法國歷代君主選擇的。這個展館保存就是法國藝術傑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必看理由:法國繪畫注重展示法國歷史轉折點中的史詩場面,比如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806年7月創作的巨幅油畫《拿破崙的加冕典禮》就以頗具爭議的方式描繪了約瑟芬的加冕;德拉克羅瓦1830年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則呈現了1830年民眾反抗國王查理十世的運動,由此成為民眾抗爭的永恆象徵。
看點:不要錯過熱裡科(Géricault)的《美杜莎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這幅畫作描繪了法國航海史上一個令人恐懼的時刻,那是在1816年,一艘法國護衛艦在塞內加爾海岸沉沒,船上150人只有10人生還,他們在沒有食物和水的情況下熬了两週。畫中描繪的恰好是倖存者看到遠方前來營救他們的船隻那一刻。
周邊:當你進入連接法國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禮品店所在的地方)兩個主展廳的中央大廳時,不要忘記抬頭看。這個七壁爐廳的天花板絕對值得一看,上面的天窗周圍環繞的灰泥小雕塑是由雕塑家弗朗西斯科·約瑟夫·迪雷(Francisque-Joseph Duret)創作的。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希臘化時期的女英雄
蘇利館(Sully Wing),一層 | 16和17號展廳,以及達呂階梯(Daru Staircase)
這兩位已有兩千歲的美人將有助於你了解石頭可以被雕刻得多麼栩栩如生。
必看理由:這座博物館最偉大的兩位女性《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和《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是希臘化時期的傑作。可以說,這兩位神秘的女神有著女性所能擁有的最迷人的身軀。《米洛島的維納斯》發現於希臘的米洛島,儘管她的兩支胳膊一直沒能找到,但學者們從性感的身軀和引人聯想的裸體判斷,她就是愛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看點:在17號展廳內,離阿佛洛狄忒幾步之遙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與她同樣性感的《沉睡的赫爾馬佛洛狄忒斯》(Sleeping Hermaphroditos),那是一座義大利大理石雕塑,從一邊看顯出極度的女性氣質,另一旁則是令人驚訝的男性氣質。掉頭沿達呂階梯走到德農館,就能看到《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這位羅浮宮內的偉大女神沒有頭,翅膀伸展著,衣服逆風雜亂地貼在身上。
周邊:還是在一層,但是在德農館的4號展廳,可以看到羅馬雕塑的代表作,即由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垂死的奴隸》(Dying Slave)和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創作的《被丘比特之吻拯救的普緒喀》(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前者的頭朝後仰著,展示著十分可觀的腹肌。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義大利文藝復興珍品
德農館,二層 | 義大利繪畫,1-8號展廳
羅浮宮的德農館保存著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畫作。就算你沒時間看別的,至少也該在此逗留一個小時。
必看理由:你可以從1至3號展廳開始,欣賞波提切利的兩幅絕美壁畫,然後穿過令人嘆為觀止、滿是義大利繪畫的大畫廊(Grande Galerie),抵達居於中心位置、陳列著《蒙娜麗莎》的展廳。
看點:每個人都會擠在李奧納多·達·芬奇為麗莎·蓋拉爾迪尼(Lisa Gherardini)——人稱蒙娜麗莎——畫的那幅肖像周圍自拍,但你如果拋開她,轉而探索周遭的展廳,一定大有收穫。當你進入大畫廊(5號展廳)時,向左看,會發現達·芬奇的另外五幅畫作以及拉斐爾精美的《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利奧內畫像》(Baldassare Castiglione)。在《蒙娜麗莎》後邊,有提香的四幅作品,其中包括美妙的《田園合奏》,它是愛德華·馬奈後來創作《草地上的野餐》的靈感之源。
周邊:從這裡你可以直接進入法國繪畫部。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尼羅河之旅
蘇利館,埃及館 | 一層,1至14號展廳
得益於貝聿銘設計、於1989年開放的金字塔形美麗入口,到訪者不可能忘記:這家博物館最珍貴的館藏之一,就是由6.6萬件藝術品構成的龐大埃及文物收藏,其中將近7000件都在蘇利館的35個展廳裡展出。
必看理由:在其他任何地方,你都不可能一次性見到這麼多石棺。
看點:經由鍾閣(Pavillon de l\'Horloge)那矮矮的樓梯進入埃及館,你首先會看到重達12噸、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間雕刻而成的《獅身人面像 》(Great Sphinx of Tanis)。接著穿過樓下的房間——在那些地方你會看到美妙的模型船(3號展廳),以及一件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的巨大雕像(12號展廳)——最終來到令人驚嘆的石棺房(14號展廳),發現一個巨大的玻璃櫃,那裡滿是直立的人形棺。
周邊:離開博物館的時候,穿過杜樂麗花園抵達協和廣場,你會看到盧克索方尖碑,一件由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帕夏(Mehmet Ali Pasha)送給國王查理十世的禮物。它曾佇立在盧克索神廟入口處。
C2RMF/Pierre-Yves Duval
最令人動容的倫勃朗肖像
黎塞留館(Richelieu Wing),三層 | 北歐繪畫,30至39號展廳
主導荷蘭黃金時代的是藝術史上的兩個頂級人物:倫勃朗和弗美爾。在此你能看到這兩位藝術家至關重要的傑作,其中包括弗美爾的《天文學家》(1668)和倫勃朗的四幅自畫像,還能看到其他很多早期大師的作品。
必看理由:倫勃朗的繪畫捕捉到了人類靈魂深處的戲劇性,其作品《沐浴的拔士巴》(1654)便是很好的例證。倫勃朗專門接受委託為人繪製肖像,但他很喜歡描繪聖經場景。在這幅作品中,他把兩者融入了自己筆下最具自然主義色彩的裸體中,充當模特的是他的情人亨德里克耶·斯托菲爾斯(Hendrickje Stoffels)。畫中的拔士巴剛剛收到國王為了勾引她而召她覲見的信函,如果去了,她就要背叛自己的丈夫。如果不去,她就要違抗國王的旨意。
看點:當你駐足欣賞《沐浴的拔士巴》時,不妨花時間研究一下她臉上的表情,作者用它完美地詮釋出她必須做出一個多麼糟糕、多麼難以忍受的選擇。
周邊:在黎塞留館三層周遭的展廳裡,還能找到彼得·保羅·魯本斯、佛蘭斯·哈爾斯、揚·斯蒂恩等其他荷蘭和佛蘭芒早期大師的作品。
打破常規
要尋覓隱藏的寶藏?以下四個展館在相對靜謐之處保存著歷史瑰寶。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世紀羅浮宮│時鐘館(Pavillon de l’Horloge)
羅浮宮的這些展廳一度只是有限開放的,最近經過翻建後,通道和展覽空間得到拓寬,這裡的原城堡地基由此可以向公眾開放。這個名為時鐘館的區域,會讓你有置身地下城堡之感——事實上,你正穿行其中的地方,原本是有水的護城河。
Musèe du Louvre, dist. RMN/Angële Dequier
安格爾繪畫作品室,蘇利館│60號展廳
順道去一趟二層的法國館是值得的。你會發現一個展廳裡滿是痴迷於女性外表的19世紀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新古典主義作品。其中包括《瓦平松的浴女》(The Valpinçon Bather,1808)和《土耳其浴》(The Turkish Bath,1962),瑰麗而又引人遐思,與法國館走廊中那些甜美的浪漫主義作品大相逕庭。
Musèe du Louvre, C2RMF/Thomas Clot
北歐早期名作,黎塞留館 | 三層,6至12號展廳
荷蘭早期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以其筆下關於天堂和詛咒、滿是古怪小惡魔的奇幻場景聞名。在這裡能找到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愚人船》(Ship of Fools)。旁邊還有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早期的其他佛蘭芒作品,比如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為伊拉斯謨畫的肖像,以及一幅稀有的阿爾布雷特·丟勒自畫像。(注意:這些展廳目前正在翻修,會一直關閉到2017年底。)
Musèe du Louvre, dist. RMN/Angële Dequier
夏爾丹的靜物,蘇利館 | 三層,38和39號展廳
在38和39號展廳,陳列著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的一批以靜物為主題的佳作。在《鰩魚》(The Ray,1725-1726年)中,他對一條死鰩魚做了詭異的人格化描繪。這幅畫一直讓參觀者們頗為著迷,但在39號展廳覆有玻璃的牆壁上陳列著一個更有意思的作品系列。人們知道法國印象派畫家們曾來這兩個展廳畫速寫,很容易就能看出這柔和的色調和鬆弛的筆觸對他們有多大影響。
絕妙空間
在讚歎成千上萬件畫作和雕塑的同時,別忘欣賞羅浮宮自身的美。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阿波羅畫廊(Apollo Gallery),德農館|二層66號展廳
這個宮室高高的拱頂和繪滿壁畫的牆壁華麗至極,令人瞠目結舌,日常生活中可見不到這樣的東西,值得久久駐足觀看。整個展廳似乎布滿黃金,門上的每個球形把手與每個牆磚造型都是金質的。還有畫廊中央的玻璃桌和盛放皇冠的展櫃,它們的腿也是黃金製成。這座畫廊於1661年開始興建,原名國王畫廊(Gallery of Kings),壁畫由夏爾·勒·布朗(Charles Le Brun)繪製,但他沒有畫完就去做凡爾賽宮的工作,最後由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於1851年完成。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伊斯蘭畫廊(Islamic Galleries),德農館 |一層及地下層
這是羅浮宮的幾座新館之一,於2012年落成,佔據了地下的兩層空間,起伏的金色屋頂被稱為「面紗」,過濾著照射下來的光線,營造出一個深沉寧靜的空間,特別適合探索伊斯蘭文物。這裡收藏的珍品包括一把17世紀的匕首,帶有馬頭手柄,來自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的藏品;還有一隻來自14世紀的鍛造黃銅碗,名為「聖路易斯洗禮盆」(Baptistry of Saint Louis),由埃及的穆罕默德·伊本·阿里-扎伊(Muhammad ibn al-Zayn)製造。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拿破崙三世套房(Napoleon III Apartments),黎塞留館(Richelieu Wing) |二層82至92展廳
拿破崙三世以前住的房間跨越了黎塞留館的幾個展廳,它由建築師路易·維斯孔蒂(Louis Visconti)和埃克多爾·勒弗(Hector LeFeul)於1850年代建造。這個皇帝日常習慣的高端生活方式現在看來依然令人驚嘆,特別是87號展廳壯觀的大沙龍,裡面有紅色天鵝絨椅子、繪著壁畫的天花板和鍍金牆線,以及洛可可風格的國宴廳,裡面的大桌能供將近100人用餐。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馬利中庭(Marly Court),黎塞留館|一層及地下層
這個非凡的雕塑庭院內滿是白色大理石雕與其他石雕,以前是拿破崙中庭(Napoleonic Court)和裡沃利街之間的戶外庭院,但在1989年貝聿銘擴建博物館的過程中被加上了玻璃屋頂(那次擴建也為羅浮宮帶來了玻璃金字塔)。現在,這裡是博物館內部一處氣氛寧靜、光線充足的空間,你可以在這裡漫步,觀賞一些博物館的雕塑藏品,抑或只是呼吸一點新鮮空氣。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奧地利的安娜夏日套房(Summer Apartments of Anne of Austria),德農館|一層22至28展廳
德農館的這一部分是用來收藏希臘、羅馬和伊特魯裡亞文物的,進來時別忘了抬頭看,因為這六個房間裡的精美鍍金裝飾都在令人驚嘆的天花板上。博物館的這個部分是路易十四國王於1655年為母親建造的,作為她的夏季套房,他委託義大利巴洛克畫家米凱隆·弗朗西斯科·羅馬內利(Michelon Francesco Romanelli)創作了色彩鮮明的壁畫,它們位於米歇爾·安吉爾(Michel Anguier)和彼特羅·薩索(Pietro Sasso)悉心打造的精美灰泥裝飾之間。展廳內一座座來自古代的白色雕塑彷彿在驚奇地打量著周圍極盡華麗的洛可可式裝潢。
帶孩子一起去?
要逛羅浮宮,不必把孩子留在家裡。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與許多現代博物館不同,羅浮宮沒有專門的兒童遊樂區或活動中心,但這不意味著他們不受歡迎。這裡有許多東西可供他們觀賞和探索,博物館中的大部分區域都可以提供終身難忘的經歷。根據孩子的年齡,你可以把參觀時間設計為一兩個小時之內。不必擔心費用:18歲以下的遊客可免費入場。
小貼士:參觀者幫助區免費提供嬰兒車和嬰兒背帶。
2012 Musèe du Louvre/Christian Dècamps
讓參觀變成遊戲
博物館的音頻嚮導中包括一個英語的任天堂遊戲程序,用來幫助孩子們享受埃及館,它對於5歲以上的遊客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如果是和和更小的孩子一起參觀,可以鼓勵他們尋找動物——它們處處可見,從埃及館著名的藍色小河馬到油畫《迦拿的婚禮》(The Wedding Feast at Cana, 1563)中的狗。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幫助他們找到細節
新的時鐘館(Pavillon de l\'Horloge)裡的老城堡地基是孩子們探索的絕佳空間。鼓勵他們觀察那些石頭,找到在中世紀建造城堡的石匠們留下的痕跡——比如心形和十字架。
Steve Berman/The New York Times
到戶外去
不妨以探訪就在外邊的杜樂麗花園結束你的羅浮宮之旅。孩子們可以在花園內的水池裡駕駛多彩的小帆船,在斐揚平台(Terrasse des Feuillants)附近的蹦床上跳躍,還可以騎旋轉木馬。
羅浮宮參觀小貼士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進館
最佳進館時間:每天上午9點這個開館時間,除了週二(閉館日)。午餐時間剛過,也就是下午1點左右,這座博物館會人滿為患。如果要在下午參觀,你可以等到3點左右。週五晚間,博物館會開至9點45分,不妨在這裡度過一個有趣的夜晚,而且週五晚6點過後,任何年齡小於26歲的人都可以免票進入。
如何抵達:乘地鐵1號線或7號線到羅浮宮博物館站。
避免排長隊:在網上買好票,並使用黎塞留通道入口。一部電梯會把你直接帶到門廳處。
做好一天的規劃
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2點,會有說英語的導遊帶隊參觀,其講解很有用處和指導性。這些「歡迎菜鳥游」會帶你去見羅浮宮的幾位女神——《蒙娜麗莎》、《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和《米洛斯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還會帶你去參觀其他一系列精選出來的傑作,具體是哪些則因嚮導的不同而各異。只有人在館中,才能購買聽講解的票,票價為12歐元,約合13美元,(如果你的年紀小於26歲,票價為9歐元,針對失業者、領取低收入補貼者還有殘疾人及其照看者的票價為5歐元)。
廣告
我們不太建議你使用語音導覽,因為裡面的信息比較枯燥無味,用起來也很費事,尤其是你在你想給自己定位,或自己設計參觀路線的情況下。不過,它的確有一種任天堂遊戲功能,對小孩來說會比較有趣(詳見上文)。可以下載羅浮宮的app(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都有提供);它需要在有Wi-Fi的環境下使用,有些功能是免費的,但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信息,就需要付費(最高4.99歐元)。一定不要下載任何非官方的羅浮宮軟體,裡面可能會包含不準確的信息,比如把藝術品所在的位置搞錯。
除了地下樓層,整個博物館內的Wi-Fi信號都很通暢。館內沒有給電子設備充電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準備待的時間比較長,記得帶上便攜充電器。
你會發現博物館內有許多咖啡館,他們分布在各個部分,提供簡單的三明治、意式帕尼尼三明治、飲品和零食,足以解決你的飲食需求,這樣你就能一直逛下去,不用到博物館外去吃飯(不管從哪個方向出去,都要花費20分鐘)。我們向你推薦保羅咖啡館的迷你乳蛋餅,位置就在玻璃金字塔下方的中間場館內。
出館後的建議
奢侈一點的話——實際上是很棒的選擇——可以乘黎塞留館的自動扶梯出博物館,在瑪莉咖啡館(Le Café Marly)用餐,那裡有一座優雅的露台,可以眺望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兩人午餐,至少會花費100歐元(那裡的尼斯沙拉是世界最好吃的之一)。或者,你也可以像巴黎人一樣,在參觀完博物館之後順路去點一杯那裡有名的鮮奶油熱巧克力(不管是對孩子還是成人來說,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