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裡如何穿大牌?

嗯,就這些。
去年10月,馬克·祖克柏公布了他為新Meta(前身為Facebook)設想的願景,以及Web 3.0蘊藏的精彩未來,同時,由於他讓一個與他本人日常穿著一樣的虛擬化身來公布這些消息,因而受到群嘲(在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裡,就穿這個嗎!),Meta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發起了某種挑戰。
「喂,巴黎世家,」這家公司發推說。「在元宇宙裡要怎麼穿?」
藉由Meta新推出的虛擬化身時裝店,巴黎世家、普拉達和湯姆·布朗在本週做出了回應。Meta的虛擬化身時裝店已開始向美國、加拿大、泰國和墨西哥的用戶開放。這是該公司首次邀請知名設計師為虛擬自我打造付費造型,儘管這家社群媒體公司一直為Facebook、Instagram和Messenger平台上的虛擬化身提供各種免費(且平平無奇)的服裝。
答案就是……帶有巴黎世家品牌logo的紅色帽衫。
還有破洞牛仔褲和格子襯衫、摩托車連體服、黑色套裙,以及低腰牛仔褲,搭配帶logo的短上衣和帶logo的三角褲(共計四套衣服)。換句話來說,對任何關注巴黎世家的人來說,這些都是該牌子的經典造型。湯姆·布朗提供的設計也是這樣:三件套的灰色「縮水」西裝、灰色格子套裙和短褲都是湯姆·布朗的經典款。普拉達四個造型中有至少一套也是一樣:一件帶有三角形品牌logo的白色背心搭配百褶裙,這套造型看起來就像是從最新的時裝秀上直接走出來的一樣(儘管他們也提供常青款帶品牌logo的運動衫)。
但還是會讓人覺得,難道就這?
巴黎世家的德姆納、普拉達的繆西婭·普拉達和拉夫·西蒙,以及布朗,都是當今最具創造力、最負盛名的四位時裝設計師。他們的設計在最基本的層面努力應對社會和政治力量塑造身份的方式;作品中反映了氣候變化、性別、戰爭、資本主義、價值問題和網紅主題。為不被重力束縛、沒有任何物理限制的空間設計服裝時,他們(或者他們的數字、銷售策劃和營銷團隊)能想出來的,難道只是現有款式裡那些最為人所熟知的造型的卡通版嗎?
當被問及為何做出此種選擇時,布朗在郵件裡說,「我花了兩秒鐘,而不是一秒,就知道它應該是什麼樣的。我覺得那款灰色西裝需要參與到這個世界裡來。」
這番話的意思是,僅僅通過製作這些本來標價成千上萬美元的衣服,使其觸及一個更廣泛的群體(在Meta商店裡,它們的售價在2.99美元至8.99美元不等),他們是在將原本難以企及的東西加以大眾化。從商業角度來講,這一點沒錯,並且基本上還讓這些Meta造型成為了新一代的「唇膏」,也就是擴散奢侈品牌覆蓋面的最基礎產品,因為總價不高而大致消除了准入壁壘。
自從讓可穿戴設備時髦起來的嘗試失敗後,科技界一直在迴避時尚。它意識到,真想參與其中的話,最好還是請專家出馬。儘管這不失為一件好事,但這些特別推出的產品似乎是基於我們對自己在虛擬世界中最低的普遍期望而創造的。
德姆納等人創造的這種時尚的意義在於,它不僅僅事關商業,而是在特定的時刻,以我們在親眼目睹之前渾然不覺的方式,向我們展現自己是誰,或者我們想成為的樣子。
廣告
你本來以為能夠設想出範式如何轉變的創意之才,就應該是他們這群人。
在現實世界的時裝秀上,布朗已經在這麼做了。不久前,他設計了一款看起來像是介於網球和龜甲造型之間的巨型絞花上衣,並且將一名女子變成了玩具士兵。德姆納則將日常物品(毛巾浴袍、宜家購物袋)拿來,用顛覆所有預期的方式將它們變得非比尋常。你本來以為躍入元宇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
但這三巨頭為Meta商店秀設計的「衣服」,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展示品牌忠誠度、用最直白的方式利用設計檔案的機會。這其中隱含的意味是,用戶在數字空間中希望穿得像在物理空間一樣(或者至少與他們渴望穿的衣服相同),而不是某些全新的東西。
在Instagram Live所做的一場對話活動中,Instagram時尚夥伴總監陳怡樺在介紹這個新商店時,向人們快速展示了祖克柏的化身身著不同服飾的草圖,並詢問他的反應。「要從頭到腳都穿普拉達,確實要有一定的自信才行,」祖克柏說道,暗示他在現實世界中並沒有這樣的信心,但在元宇宙可能就有。
但這是對時尚,以及自我表達這個概念的根本誤解。畢竟,誰會在現實生活中從頭到腳只穿一個設計師的作品?只有在公開場合露面時獲得品牌贊助的名人、時尚受害者以及為雜誌拍大片的模特——在拍大片的時候,品牌只在他們的衣服不與其他設計師的作品混穿的情況下才會出借。
祖克柏還在Facebook發帖談到該時裝店,他說Meta想創造一種虛擬化身時尚產品,因為「數字商品會是你在元宇宙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創意經濟的一大驅動力」。但自我表達並不是把某種設計師造型整個囫圇吞下。自我表達是利用設計師創造出的工具,打造出個性化的東西。
從頭到腳穿一套某個設計師規定的搭配不需要信心,甚至不需要思考,僅僅需要成為品牌廣告載體的慾望,而這是Meta目前正在推動的。也許這確實是用戶想要的方向(也許這一直是一個幻想),但這不會讓我們現在所知的世界擴大,只會形成更多的分裂。
尤其是因為虛擬化身並非跨平台的創造物。因此,如果你想讓虛擬的自己穿上普拉達(或巴黎世家,又或是湯姆·布朗),你只能在Meta平台上實現這一點。如果你想讓虛擬的自己身穿湯米·席爾菲格、拉夫·勞倫或古琦,你只能去Roblox。
說句公道話,也許隨著技術變革,這種情況也會發生改變,就像給你的虛擬化身著裝的能力可能會改變一樣。現在,當你在Meta衣櫥裡挑選衣服時,你只能選一整套已經提前做好的造型,而不能自己一件件來搭配。也許在未來,一件巴黎世家帽衫可能會搭配一條普拉達短裙和一雙非品牌的鞋子。
祖克柏說過,在某個時候,Meta會讓商店面向那些只有數字版的時尚品牌和其他新的創新品開放——那些已經在數字市場DressX上銷售其商品的設計師/發明者。在DressX上,你看到的基本上是對「衣服」的真正另類詮釋。
如果是這樣的話,早上給你的虛擬化身著裝可能就不會那麼像玩紙娃娃了,而更像是一種獨特的價值信號和實驗形式,看起來可能會錦上添花,而不僅僅是模仿。但現在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