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70年裡,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非常清楚視覺的力量。她是首位加冕典禮經電視轉播的英國君主,也親眼目睹了全世界將注意力從收音機轉向了電視,到她本月以96歲高齡去世時——幾個月前剛剛慶祝了白金禧慶典,她(也就是王室)擁有著一個Instagram帳號和一個YouTube頻道。
在掌管一個不斷縮小的帝國期間,她作為君主最為重要的工作,就是展示穩定性和連續性。從髮型到手袋,從頭巾到柯基犬,從珍珠首飾到肖像畫,對於一位以少言寡語(至少在公開場合如此)出名的君主來說,每一個視覺符號都是她與外界的溝通方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伊麗莎白女王在她歷史性的統治期間利用過的符號,以及她通過這些符合所表達的內容。
髮型
王冠之下
Dan Kitwood/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在對國家的忠誠和選擇相關造型的表達方式方面,伊麗莎白女王都是無比堅定的,但在其漫長一生中創造出的所有始終如一的形象中,線條清晰的髮型或許是最為持久不變的。
從黑白照片裡草坪上的少女時期,到加入領土輔助服務隊,再到結婚、加冕和70年的統治,數十年時間裡她經歷了波波頭、蓬鬆髮型、嬉皮髮型到頭盔式齊耳短髮的風潮變化,但女王的頭髮造型從未有過大的變動,最多也就這裡留長或剪短一兩英寸,那裡再蓬鬆一些。到了1990年代多了白髮。但除此之外,她那長及下巴、頭頂的頭髮向後梳、太陽穴旁邊有捲髮、勾勒出下頜線的髮型——這個視覺形象與死亡和繳稅一樣,都是一個不確定世界裡的可靠磐石。與女王的許多事情一樣,這款髮型也是一個經過仔細考量的選擇。
髮型完美並刻意對稱,如此一來,在每一幅肖像中,不管你從哪個方向看,她都是一樣的。這個造型也很適合戴王冠,以及她眾多的帽子和頭巾。20多年來,她的髮型一直由伊恩·卡麥可負責,後者一週兩次前往白金漢宮或溫莎城堡,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直到新冠大流行的到來(當時女王的私人助理兼高級造型師安吉拉·凱利接管了這項任務)。關於她的髮型部分,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凡妮莎·弗里德曼
手袋
「拿了手袋,她才覺得自己穿戴整齊了」
「她告訴我,拿了手袋,她才覺得自己穿戴整齊了,」談到伊麗莎白女王時,傑拉德·博德默說道。
現年90歲的博德默是英國奢侈皮具製造商Launer的CEO,這個品牌備受女王青睞,是因為一個她始終少不了的配飾:手袋。(根據《城鄉》雜誌報導,女王的第一個Launer手袋是數十年前母親送她的禮物。)
這些手袋結實,一點也不花哨,而且變化之少,到了幾近成為一種象徵的程度。博德默說,女王最為喜愛的其中一個款式是Traviata,這是一款小牛皮的梯形手袋,內裡為山羊皮,帶提手。女王還拎過黑色皮革和略花哨的黑色漆皮款。這款包零售價約為2800美元(約合2萬元人民幣)。2011年威廉王子和凱瑟琳的大婚現場(如今的威爾斯親王和王妃),女王拎了一款名為「Lisa」的米色手袋後,導致Launer的官網崩潰。
——麥迪遜·馬龍·基爾舍
手套
君主與臣民之間的一道物理障礙
Bryn Lennon/Getty Images
伊麗莎白女王以克制著稱。她很少表現出興奮或擔憂之情(「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等等)。她也很少露出自己的雙手。
女王在公眾場合幾乎一直戴著手套,無論是白色禮服手套還是黑色皮質手套。從陽台上和馬車裡向人們揮手時,她戴著手套;無論是在閉門列隊迎客還是現身公開場合跟人握手時,她的手也都被完全包裹著。
「手套是女王與其臣民之間的一道物理障礙,」一直報導王室新聞的記者伊麗莎白·霍爾姆斯說。「手套展現出的是一種君主與人民之間的區隔。」
大流行期間,這似乎並不算是最糟糕的主意,尤其當你的職責之一就是將手伸向陌生人,讓他們向你行屈膝禮。但《王室文件》(The Palace Papers)一書的作者蒂娜·布朗說,她戴手套並不僅是出於現代的實用性,它們還是對過去的堅持。
「女王出身於一個戴手套十分普遍的時代,這些手套也給她的穿戴打扮增添了一種正式感,」布朗說。
——凱瑟琳·羅斯曼
珍珠飾品
她標誌性的項鏈(每次戴的項鏈層數略有不同)
早在Instagram出現之前,就有了伊麗莎白女王,她對祖輩創辦的「公司」保持著密切關注,而且(通常來說)牢牢地控制著它。本質上講,她就是王室這個「公司」的首席網紅,而且她似乎也很清楚連貫一致的視覺形象對建立品牌形象至關重要。
在伊麗莎白女王大頭照(無需濾鏡)的下半部分,人們經常能看到一串珍珠項鏈(偶爾是兩層,但通常是三層)。在肖像照裡、在官方國事訪問中,還有在西敏大教堂的宗教儀式之後,人們都能看到她佩戴著這些珍珠項鏈:正式但不華麗,散發著柔光但並不會閃閃發亮顯得招搖。
當王室家庭的成員上週前往白金漢宮,迎接從蘇格蘭送來的女王棺木時,珍珠也成為了讓人感慨的致敬之物。鏡頭捕捉到凱瑟琳坐在前往白金漢宮的車裡,目光哀傷、疲憊,望向窗外,脖子上掛著的正是一串三層珍珠項鏈。
《女王陛下:王室風格的多種思考》(HRH: So Many Thoughts on Royal Style)一書的作者霍爾姆斯說,珍珠是大家紀念女王的一種方式。
「珍珠不一定要是真的,也不用很貴——你也可以戴,」她說。「我認為未來會看到更多。」
——凱瑟琳·羅斯曼
路虎
Max Mumby/Indigo, via Getty Images
我的另一輛車是黃金馬車
路虎或許是與女王在位期間關係最為緊密的一款車了,坐在路虎的方向盤後面朝前望去,女王讓人們看到了對一個經典英國品牌的大師級忠誠度是什麼樣子。而透過沒有貼膜的車窗,偶爾也能讓人一窺女王的那些獨立時刻。
雖然女王的官方職務之故,她經常需要穿著正式的高跟皮鞋坐在戴姆勒豪華轎車后座上,但私下,她會自己駕駛著路虎衛士,在桑德靈厄姆宮和巴爾莫勒爾莊園周邊的崎嶇環境裡奔馳。這款四四方方多用途車的四輪驅動和離地凈高,使得它可以爬上岩石,涉過溪流,與這位曾於「二戰」尾聲在領土輔助服務隊接受駕駛和維修軍車訓練、不拘小節的君主相得益彰。
——凱莉·霍爾特曼
柯基犬
「它們讓她顯得有人情味」
克萊·班內特是一名曾獲普立茲獎的社論漫畫家,在為《查塔努加時報》構思如何最好地表現和紀念伊麗莎白女王的逝世時,他最初考慮的是描繪她的手套或一頂華麗的帽子,後來選定了一個他覺得自己與這位君主最有共鳴的特質:對狗的喜愛。對女王來說,就是她對柯基犬的喜愛。
這是一張看了令人心碎的作品,班內特畫了一隻無人看管的柯基犬——牽引繩的末端掉落地上——柯基犬轉頭在尋找主人。漫畫配文只有「伊麗莎白二世女王,1926—2022」幾個字。這張畫在社群媒體上和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我想畫一隻作為英國標誌的柯基犬,」班內特接受採訪時說。
當伊麗莎白擁有第一隻心愛的柯基犬蘇珊時,她還是一位年方18歲的公主,蘇珊孕育了女王后來所有的柯基(在一隻臘腸混入這一血統後,她也誕下了混種犬)。在那之後的數十年,女王經常被拍到在某個城堡中與柯基犬散步,它們是她那些忠誠的臣民中最為忠心耿耿的成員。
「它們讓她顯得有人情味,」同時為《紐約時報》撰稿的霍爾姆斯說道,「也讓她血肉豐滿起來。」
——凱瑟琳·羅斯曼
拐杖
「力量、而非虛弱」的象徵
去年,在參加西敏大教堂的禮拜儀式時,伊麗莎白女王17年來首次使用了拐杖。(上一次人們看到她使用拐杖,還是2003年做了膝蓋手術之後。)
Pool photo by Arthur Edwards
從那以後,拐杖時常出現在這位君主手中。
其中辨識度最高的,一根是曾屬於她丈夫菲利普親王的拐杖,另一根則是英國軍隊為紀念女王白金禧送給她的禮物。
「那是一根平平無奇、樣式簡單的拐杖,但有時候最簡單的式樣也是最優雅的,」英國阿爾弗斯頓的丹尼斯·沃爾說,他以前是一名拐杖愛好者,英國軍隊找人為女王製作了九根拐杖,最後他做的拐杖被選中送給女王。
西北普利茲克法學院教授、研究英國憲法的伊林·德蘭尼說,拐杖除了代表女王對其身為英國國教最高領袖及英國海陸空三軍統帥的職責的投入,也是她持久力的象徵。
「有一種盡職盡責的感覺,還有那種長期的服務和關係,這表現出來的是力量,而非虛弱,」她說。
——伊莎貝拉·保萊托
胸針
「她對胸針的選擇絕非隨意」
50年代早期女王即位時,胸針是一種時髦的珠寶,它成為了其穿衣風格的一部分。
「胸針永遠在心臟上方的同一個位置,」珠寶歷史學家馬利恩·法賽爾說。
儘管胸針「已不再流行」,法賽爾說,女王卻並不追隨潮流,數十年來胸針仍然是她著裝的一個固定部分。
在女王龐大的胸針收藏中,每枚胸針是如何得來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她佩戴的每枚胸針都有深意。
「她對胸針的選擇絕非隨意,」《女王:70年的莊嚴風格》(The Queen: 70 Years of Majestic Style)一書的作者貝斯安·霍特說,「它們會被選中,是因其能給那一刻增添意義。」
——塞迪巴·哈桑
繽紛色彩
彩虹色當政
女王的穿戴沒有任何地方存在失誤。一切都是根據場合、職責、主人、賓客、習俗和禮節精心計劃的——包括她對色調的大膽選擇。
「每次人們都會一直站在障礙物後面,在又冷又濕的天氣裡等待好幾個小時,她之所以身穿明亮的顏色,是因為她認為讓人們能看見她是她的責任,」《我們的彩虹女王》(Our Rainbow Queen)的作者薩裡·休斯說,這本書以不同顏色為章節,記錄了伊麗莎白女王從頭到腳穿戴的各種色調,而這些色彩讓她在人群中顯得突出。
於是,在她統治的70年裡,無論風雨,她都是如此。不管是訪問學校、醫院,還是與世界領導人會面,她都身穿檸檬黃、郵筒紅、暗粉色和皇家紫色的定製大衣、裙子或西裝裙套裝(她從不穿長褲)。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她90歲生日時所穿的色彩鮮美的熒光綠。女王的高級造型師凱利在2019年解釋過,鑒於英國經常下雨,女王甚至擁有一系列各種顏色鑲邊的透明雨傘,為的就是搭配她的服裝。畢竟,涉及女王的服裝,什麼都不能冒險,也不能由過時的潮流來決定。
「女王和王太后不想成為時尚的引領者,」曾為女王設計加冕禮服的英國女裝設計師諾曼·哈特內爾說。「那是留給其他那些工作沒有那麼重要的人去做的事情。」
——伊麗莎白·佩頓
肖像
70年,被看見,被相信
在女王所有精心挑選的權力圖騰中,有一個可能是她無法選擇的,那就是她的面孔——把她與民眾緊密聯繫在一起。她也深知這一點。
「我需要被人民看見,才能被相信,」據報導,女王曾這麼說。她意識到自己的形象本身就是貨幣,而不只是印在貨幣上的頭像。1960年,她成為了首個出現在英國貨幣上的君主。
多年來,形象堅韌的四分之三側面肖像累積了一系列的更新,其中角度幾乎一致,但笑容日漸明顯。(最後一張肖像目前仍在使用中,是由羅傑·威辛頓在女王64歲時為1990年的5鎊紙幣創作。)
第一批印有女王形象的郵票於1952年發行,是以女王首個官方肖像為基礎創造的,當時由攝影師多蘿西·維爾丁拍攝。但是阿諾德·馬金為女王拍攝的面向左側的肖像照自1967年6月5日郵票發行以來,一直凍結在了時光裡。
「有觀點認為,這是歷史上複製最多的藝術品,」據白金漢宮表示,該郵票印製了超過2億張。
——傑爾米·艾倫